作物名称 | 小麦 |
研发单位 | 省农科院作物所1972年用603—15443为母本,987——1—2为父本杂交育成。原代号1190—一1,经认定同意原命名为“川麦20”。 |
系谱 | 省农科院作物所1972年用603—15443为母本,987——1—2为父本杂交育成。原代号1190—一1,经认定同意原命名为“川麦20”。
|
特征特性 | 春性,早熟品种。株高80一100厘米。全生育期170一190天。幼苗长势旺,色深绿,分蘖力较强,分蘖早而集中,叶片宽短直立,株型紧凑。穗长方形·顶芒。红壳,红粒,穗长8厘米左右,穗粒数31——58粒,千粒重一般35克左右,茎杆弹性好,抗倒力较强,成熟退色好,灌浆时剑叶轻度干尖,易脱粒。耐肥耐迟播,稳产性较好,1982年测定含蛋白质11.17%。据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,高抗条锈病,易感白粉病。轻感赤霉病。 |
产量表现 | 1980年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610.8斤,比对照“凡6”增产7。0%; 1981年平均亩产581.1斤,比对照“凡6”增产2.7%;1982年平均亩产620.3斤, 比对照“凡6”增产10。1%。1984年全省种植面积30万亩。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600斤左右,高的可达700以上。 |
栽培要点 | 10月底至立冬播种为宜。亩基本苗平坝区以10一15万为宜,丘陵坡台地以15一18万为宜,重施底肥占70%,早施追肥占30%,中后期看苗喷施根外肥,亩施纯氮20一26斤,加强田间管理,注意防治白粉病。 |
适宜区域 | 适合四川丘陵地区作搭配品种使用。 |
修改日期 | 2014-04-26 01:11:1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