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物名称 | 小麦 |
研发单位 |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1973年用“凡6”作母本,6585一10作父本杂交育成。原代号川282,经认定同意原命名为“川育6号”。 |
系谱 |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1973年用“凡6”作母本,6585一10作父本杂交育成。原代号川282,经认定同意原命名为“川育6号”。
|
特征特性 | 弱半冬性,中早熟品种。全生育期195天左右,株高80厘米左右。幼苗半匍匐,分蘖力强,成穗率高,株型紧凑,穗层整齐,多花多实,穗长方形,长芒、白壳、红粒,穗长10厘米左右,小穗数22一24个,穗粒数40—50粒,千粒重35—38克,含蛋白质10.27%容重、793克/公升,杆硬抗倒。据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,高抗条锈病,感白粉病。 |
产量表现 | 1979年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675.8斤,比对照“苏克斯”增产19.7%;同年生产试验,九个点平均亩产比对照“凡6”增产2.2%;1980年在温江、成都、乐山、重庆等地示范种植1932.8亩,平均亩产669.9斤,比对照“凡6”亩产623.8斤,增产6.8%。1984年全省种植面积80多万亩,一般亩产600斤左右,高的可达800斤左右。 |
栽培要点 | 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,亩基本苗12—15万,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底追肥比7:3,亩施纯氮20—22斤,配施磷钾肥,后期控施速氮肥,防白粉病发生。 |
适宜区域 | 适合早播,适应性较强,平坝、丘陵均可种植,宜在丘陵区旱地抢墒播种。 |
修改日期 | 2014-04-26 01:11:1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