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物名称 | 小麦 |
研发单位 | 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用同位素磷32一B射线处理“川育5号”千种子选育而成。原代号97P一17,经审定命名为“川辐一号”。 |
系谱 | 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用同位素磷32一B射线处理“川育5号”千种子选育而成。原代号97P一17,经审定命名为“川辐一号”。
|
特征特性 | 春性,迟播早熟品种。全生育期180一190天。株高90厘米左右。幼苗半直立,分蘖力中上,上林率高,穗长方形,红壳、红粒、长芒,穗长9厘米左右,小穗数20一22个,穗粒数40—50粒,千粒重40——46克,籽粒饱满,品质较好,经1981—84年测定含蛋白质12—13.5%。叶片功能期长,灌浆峡,落黄好,人工易脱粒。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,高抗条锈病,1983年成株期对条中19②,21、22、23、25表现免疫,耐赤霉病,感白粉病。 |
产量表现 | 1982年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607.1斤,比对照“凡6”增产7.8%;1983、84年平均亩产为565.6斤、548.8斤,分别比对照“绵阳11号”减产1.8%、1.1%。1984年全省种植一万多亩。1983—84年在中低产区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500—700斤,高的可达800斤左右。 |
栽培要点 | 该品种春性较强,早播易受冻害。11月上、中旬播种为宜。是穗数,粒数、粒重三兼顾的中间型品种,获高产,要适当增加基本苗,以13—15万苗为宜,亩用种16—20斤。重施底肥,早施分蘖肥,看苗追施拨节肥,底追肥比7:3,亩施纯氮20一25斤。高产栽培在拨节期适量喷施矮壮素,控制株高,防止倒伏。易脱粒,成熟后遇连绵雨,穗上容易发芽,九成熟即可收获。 |
适宜区域 | 不背肥,稳产及耐湿性较好,适合中低产地区和潮湿土壤种植。 |
修改日期 | 2014-04-26 01:11:1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