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麦56号

作物名称小麦
审定日期2006
审定代号皖品审06020536
研发单位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
系谱系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皖麦19/(冀麦5418/豫麦18)F1,于2002年育成的小麦品种。
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,幼苗半匍匐,叶色浓绿,生长健壮,叶片上举,株型较松散,长相清秀。分蘖力较好,成穗率较高,株高偏高,90-85厘米左右,抗倒伏能力一般,抗寒力较好,较抗青干。产量三要素协调,后期灌浆快,成熟活顺。长芒、白壳、白粒、长方形穗,籽粒半角质,饱满度较好;亩穗数38万,每穗结籽40粒,千粒重40克。容重分别为795克/升和816克/升。熟相一般,熟期比对照略晚。田间各种病害发病较轻。国家小麦检测中心(哈尔滨)检测结果:容重816克/升,粗蛋白(干基)13.36%,湿面筋26.9%,沉降值20.3ml,吸水率51.6%,形成时间1.0min,稳定时间1.6min,弱化度150F.U。2003-2004年中国农科院两年抗性鉴定结果:高抗条锈病,中抗-高感纹枯病,中感白粉病,中感-高感叶锈病,中感-高感赤霉病。
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-25日,亩播种量8-10公斤,拔节期每亩用15%的多效唑30-50克加水50公斤喷洒,以防倒伏。

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2002-2004年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组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482.4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11.53%,2004-2005年度同步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00.48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10.78%。生产潜力较高,适应性广,稳产性好。
适宜区域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中上等肥力作中晚茬麦种植。
修改日期2014-04-26 01:11:19